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    薪火相传四十载 砥砺奋进谱新篇——学院举办四十周年院庆筹备工作座谈会

    责任编辑:冯瑞龙  审核人:苏和、张洁、傅琳  来源:   发布日期:2025年03月28日 23:42   访问量:264   字体大小:【大】【中】【小】

    春风化雨润桃李,薪火相传铸辉煌。3月28日,学院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——张俊堂、郭历生、董英、张守义、王效亮、葛茂悦、吴兴梅、冯贵宗、郭奇斌、李正英等十余位老领导重返校园,共同参与学院四十周年院庆筹备工作。老领导们通过实地参观、座谈交流等形式,深情回顾办学初心,共话发展蓝图。

    故地重游忆往昔 实地参观展新颜

    上午,在学院领导班子的陪同下,老领导们开启了一场充满感慨的校园参观之旅。他们先后走访了食品工程技术系实训基地、马文化与马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、艺术设计系以及旅游管理系实训基地等地。每到一处,老领导们都驻足凝望,细致询问相关情况。

    当看到曾经的三栋平房如今已扩建为集教学、实训、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职教园区,而当年创业的见证者——那几间简朴的平房仍修缮如初,矗立在校园一隅,老领导们不禁感慨万分。他们抚今追昔,激动地说:“四十年前我们种下的是职教火种,今天看到的是星火燎原!”大家纷纷为学院发生的巨大变化点赞。

    院庆座谈寄厚望 薪火相传谱新篇

    午时的茶艺室里茶香氤氲,四十周年院庆筹备座谈会在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。校党委委员、学院党委书记韩瑞平在致辞中,满怀敬意地向老领导们表达了感谢。他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,从泥水路到水泥路,从最初的3个专业到构建起“专科-本科-硕士”全链条职教体系,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前辈们的智慧与心血。如今,学院已拥有34个专科、27个本科、8个职业本科及7个硕士点,在校生规模峰值达1.7万人。他说,这既是传承的硕果,更是发展的新起点。近年来,学院厚植人才沃土,以百万年薪广纳贤才;夯实基建根基,争取数千万资金提升办学条件。但他也深知离前辈期望尚有距离,恳请老领导们继续指点,助力学院薪火相传、砥砺前行。未来,学院将坚守优良传统,在传承中创新,让农大职院这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、桃李满园。

    校党委委员、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那森巴雅尔深情发言。他提到,从筚路蓝缕到专本硕体系初成,从北滩植树到楼宇矗立,前辈们用青春浇筑的基业,学院始终铭记于心。院庆不仅是里程碑,更是传承的誓约。学院将守护好每处历史印记,让学院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。虽已拥有万名师生、实现办学突破,但深知离前辈期待尚远。学院领导班子定以敬畏之心接稳接力棒,在内蒙古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职教答卷,让“农大职院人”的招牌愈发闪亮。

    群策群力话未来 老领导建言献策

    在座谈交流中,老领导们纷纷踊跃发言,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。92岁高龄的张俊堂,作为学院第一任党委副书记,深情回忆了学院初创时的艰辛历程。1985年,他接手指挥仅有三栋平房的职院,当时四人班子反复论证,最终确立“职业技术教育+师范教育”特色定位,自主招收两届农职教师生,为农村输送专业人才。如今看到校园的巨大变化,他欣慰之余更感后生可畏。他特别感谢现任班子传承创新,以百万年薪引才、数千万资金基建,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。他希望学院未来能坚守“服务现代化建设”初心,让农大职院这艘职教航母破浪前行,再续辉煌。

    郭历生、张守义、董英、葛茂悦、王效亮等老领导也分别发言,他们对学院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专业设置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。他们希望学院能够继续秉承优良传统,加强内涵式建设,提升教学质量,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。

    实践创新显成果 深耕职教再出发

    下午,老领导们一行还参观了中国·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、陶艺实训基地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系实训基地等地。每到一处,他们都认真听取讲解,对学院在实践教学、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。

    此次老领导重返校园活动,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学院当前发展情况的了解,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学院领导表示,将认真吸纳老领导们的建议,继续发扬优良传统,加强内涵式建设,提升教学质量,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